在漯河医专二附院(漯河市骨科医院、漯河市立医院)五官科病房,清晨的阳光透过纱帘,轻柔地洒在36床患者的身上。刚经历牙龈肿物切除手术的她,面色略显苍白,唇边还带着未褪的肿胀。作为哺乳期妈妈,她本应时刻陪伴在四个月大的宝宝身边,但术后疼痛和用药禁忌让她不得不暂停哺乳。更让她揪心的是,怀中哭闹不止的婴儿因无法吮吸母乳而焦躁不安,哭声在安静的病房里显得格外刺耳。
“别担心,我来当宝宝的临时妈妈”
正当患者强忍疼痛尝试安抚孩子时,尹姿文护士长轻轻推开了病房门,她没有按惯例询问伤口情况,而是去掉胸卡,径直走向患者怀中的婴儿,温柔地抱起哭闹的小家伙。
“您先好好休息,哄娃这事儿交给我。”护士长的声音带着令人安心的力量。她将婴儿贴近胸口,哼起轻柔的摇篮曲,脚步随着节奏在病房里缓缓踱步。床头监护仪的滴答声、窗外啁啾的鸟鸣,渐渐与她的哼唱融成和谐的韵律。不到十分钟,宝宝竟在护士长的臂弯里沉沉睡去,睫毛上还挂着泪珠。
细节里的医者仁心
这并不是一次偶然的关怀。随后的三天里,尹姿文护士长每天都会“精准”出现在哺乳时间:特意将孟女士的换药时间安排在宝宝小睡后,确保妈妈能专注配合治疗;经协调向妇产科借来婴儿床,并手把手指导家属冲泡奶粉;深夜查房时交代护理人员动作轻柔,调暗灯光,为哺乳妈妈和婴儿创造最佳的睡眠环境。
患者心声:这里治愈的不仅是疾病
“伤口疼的时候我没哭,不能喂奶时我没哭,可看着姿文姐抱着宝宝哼歌的背影,我眼泪根本止不住。”患者感慨说道,“从前觉得医院是充满消毒水味的地方,现在想起,这里有特意调暗的灯光和抱着宝宝哼歌的背影”。
人文护理的温度刻度
一直以来,漯河医专二附院以“人文关怀”为理念,开展人文试点病房,不断提升个体患者的治疗体验,真正实现了医疗模式“以疾病为中心”向“以人为中心”的转变。通过优化流程、强化护理能力、创新服务模式,人文病房能够实现医疗质量与患者满意度的双重提升,并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注入人文内核。五官科医护人员正是将“人文外化于行,内化于心”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那句话:“有时治愈,常常帮助,总是安慰”,用超越技术边界的关怀,重新定义医疗的温度。在治愈疾病的同时,更守护着每个生命最柔软的瞬间。(卢 闯 熊盈盈 刘 旭 袁锦钰)
责编:瘦马 编审:王辉 终审:王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