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者 齐国霞
近年来,我市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,但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,多位代表结合我市智慧农业和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实践经验,探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路径。
王偌飞代表认为,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,通过数字技术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,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。我市在智慧农业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,但智慧农业建设仍存在基础薄弱、技术应用不广、人才不足等问题。
王偌飞建议,加大资金投入,强化政策支持。政府应出台配套政策,针对智慧农业重点项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慧农业建设。加强统筹协调,形成发展合力。市级层面加强工作联动,整合资源,推动解决实际问题;县区建立智慧农业发展统筹协调机制,明确职责,确保任务落实。补齐基础短板,夯实发展根基。推动5g网络和千兆光网向乡村延伸覆盖,支持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,加快冷链物流数字化改造升级,持续推动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升级。强化人才支撑,激发创新活力。注重产学研结合,引导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与科研院校、高新企业合作,共同培养专业型、复合型智慧农业人才;加强本土人才培养,提升农业农村干部、技术人员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智慧农业应用技能水平。
农机合作社是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经营的重要载体,能够有效整合分散农机资源,提升农业生产效率。然而,当前农机合作社发展面临资金周转困难、人才匮乏、场地受限等困境。
朱建华代表认为,为破解困境,推动农机合作社健康发展,可以采取以下措施:财政补贴精准发力,激发活力。设立专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,提高重点农机具补贴比例,简化补贴流程,对老旧农机报废更新给予额外补贴。金融扶持添砖加瓦,缓解资金压力。引导金融机构为合作社量身定制低息、长期贷款产品,放宽抵押担保条件,开展农机具融资租赁业务。人才培养保驾护航,提升技术水平。农业院校定向委培农机专业人才,政府买单开展实用技能培训,线上线下结合传授新技术,对考核合格人员给予补贴。加强用地保障,解决场地难题。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预留农机合作社建设用地指标,以优惠价格出让或租赁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给合作社。
融资难、融资贵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。夏文博代表建议政府联合金融机构,设立针对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专项低息贷款,简化贷款审批流程、降低担保门槛。同时,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基金,为发展前景好的合作社提供融资支持。农产品销售渠道有限、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制约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。夏文博还建议搭建农产品线上销售平台,整合全市种植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资源,统一品牌推广;加强与大型商超、电商平台合作,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关系,减少中间环节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。
责编:瘦马 编审:王辉 终审:王峥